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集锦1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今日,我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期,感触良多。
在此之前,我也正如赛场上的那百人团以及那五位挑战者一般热爱古诗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认为古诗词承载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尽管有的诗词不懂其意,读来、听来,却都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就比如这诗词大会第一期的开头,由徐涛先生所朗读的《将进酒》,我是不懂其意的,但当我听徐涛先生缓慢而冗长的朗读之时,却深切地体会到了诗人李白那愤激的情绪,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这首词中所蕴含的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在五位参赛选手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身为四川大学大一新生的无臂小伙子——彭超。彭超小时候因为贪玩而失去了双臂,年仅六岁的他在爸爸的要求下,开始学习用脚写字。尽管他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却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在高考中得到了六百零三分的卷面成绩。这一个令无数健全学者望尘莫及、自叹不如的高分,成为了一个残疾人毕生的荣耀。
他虽然失去了双臂,但在我看来,赛场上的他,却是无比的意气风发。他凭借着自己的自信心,先后答对了第一轮的所有题目,夺得攻擂资格,并在接下来的攻擂赛中,从理科才女陈更手中夺得了擂主的位置。一路走下来,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如此坚定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呢?海量的诗词储备是他信心的不灭之源。而他又为什么会拥有常人所不及的海量的诗词储备呢?这与他这么多年来的刻苦学习密不可分。
一个残疾人,仍能怀抱着与健全之人一般无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在此时真切地体会到了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2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可随着时代飞速地发展,优秀的诗词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但是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又重新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诗词大会》是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竞赛节目,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的达人一百位组成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在第二季中,迎来了许多能熟背3000多首诗词的女博士,从她们身上充分显示了诗对人们的影响,她们个个朴素沉稳。特别是在总决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从容淡定夺冠、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的武亦姝学姐,让我最是佩服!
我想武亦姝学姐之所以会有这番成就,肯定是因为她很小的时侯就打稳了基础。在比赛中,康震评委评价她说:“不怎么笑,深沉地看着你,过一会儿徐徐地吐出一句诗。”说明她满腹经纶,而我现在最多就只会一百首诗词,与她相比真是差远了。
现在许多人都在崇拜明星。生活中武亦姝喜欢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词,还奉陆游,苏轼和李白为自己的“三大男神”。
在看比赛的同时,我也会跟他们同步答题,只有偶尔简单的题目才能答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诗词功底不扎实,有很多诗词意思不理解,诗词背景不明白,所以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多多积累,就如武亦姝说的“喜欢诗词,享受诗词,让诗词点缀生活”!
《中国诗词大会》,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3周五晚上,我观看了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国诗词大会》。
本期中一共有六名选手,他们分别是:单击环,顾世宝,吴空,祝浦程,李四维和上一场的擂主李子琳。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个人抽题,抽到几号题,就答几号题,每套题共有十道题,每答对一道,百人团答错了几人,选手就得几分,如答错一道,直接失败,不能往后答题,如都答对了,谁的分高,谁将成为本场擂主,本场擂主将和上一场擂主打擂台赛,谁赢了,谁将成为本场最终擂主。
首先是单击环比拼:“松下问童子”的下一句?这个我也会,当然是“言师采药去”啦!
这一题就有点难了,说古代的“快递员”的辛苦和哪句诗有关,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我曾经背过这首诗,记得好像是与杨贵妃吃荔枝有关,所以我选了C,他也选了C,答对了!耶!
又一题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上一句。啊,对,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又答对了。
剩下的4位选手依次上场。
最后,李四维在攻擂者里拿到最高分,去攻打上一期擂主李子琳。之后李四维以5:4战胜李子琳,成为本期擂主。
看完这个节目后,我深有感触:“选手们都很厉害,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要多背古诗词,像李四维那样成为诗词达人!”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在这个周末的两天中,让我最有感受的就是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
从前古诗词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令我讨厌的事物。诗中的一个个字,像极了带有病毒的大细菌,总是让我头痛。要背古诗时,我就心情烦闷,却又只能咬牙切齿地背诵。
但自从最近两个月坚持看了这个节目后,我对诗词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再厌烦,反而有些喜欢上了古诗词。
星期六那天,我们一家照例打开电视欣赏《中国诗词大会》诗词竞技栏目,我的精神头儿也提高了许多。因为每次我都很想知道谁是擂主,还在心里暗暗地和节目中的选手较劲儿呢!
第一题出现了,开始几秒,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但转眼间就启动了搜索模式。突然,我的脑中灵光一现,很快想起了答案,并大声地说出了答案。这时的爸爸、妈妈和妹妹都没想出来,听了我的答案,都对我连连称赞。我听了开心极了,对后面的题更是全神贯注,认真观看,有时积极参与电视中的比赛;有时细心听点评老师的讲解,并默默地把关键之处记在心里;有时则反复斟酌字词,反复体会诗句,反复感受诗人的情感。在这个看节目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新的古诗,了解了更多古诗中的真谛。
诗词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诗词是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诗词是无数带有感情色彩的图画。周末两天里,我定时欣赏诗词,学习诗词,体会诗词,咀嚼诗词,这让我更加热爱诗词,也越来越感觉,诗词永远是中华文化耀眼星空中最亮的星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5昨天(3月18日)我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第六场比赛,最终擂主竟是一位新人——裘江。一位新人呐,和四位老手比,该有多大的难度呀!
这四位老手中,有两位是因为打错一题和忘记答案而退场,他们就是陈更和顾世宝。陈更一直都很厉害,但是有个题 ……此处隐藏2888个字……题、答题,最后以答题数多者或以答题最快者选出攻擂选手。而攻擂选手则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在节目中选手真是卧虎藏龙,百人团中高手如云,而挑战者更是功力深厚。在这期节目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数擂主争霸赛了。那就是能背一万余首的李四维与上期擂主------高二才女李子琳姐姐对战。
争霸赛中李四维先下三城,顺利地拿下了三分。而李子琳却一分未得,眼看着一点希望也没了。这次,依旧是李四维先按下了抢答键,好像是因为自己胜券在握,而说旬了一个字,从而,把到嘴的“食物”给丢了。因此,给了李子琳一线希望,她重振旗鼓,继续与李四维对战。过了一会儿,李子琳瞬间得到了“3”分。而就在这时,李四维也追了上来,造成了赛点“4:4”,接下来的一题甚是关键,主持人还未说完题目,李四维就按下了抢答键,并一口气说出了答案,比分变成了5:4,李四维赢了,成功地登上了擂主的宝座。
看过了诗词大会后,我觉得我以后要多背诗,多积累,用诗词来熏陶生活,让生活充满诗意。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就让我们以诗歌为生活的指航灯,让它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2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到今年是第二季,毫无疑问它对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第二季我看就比第一季接地气不少,评委主持人和选手的即兴交流,既表现出了他们学识的修养的一面,又展现了诗词世界的自然之美,于调侃中流露生活的情趣。这些无不在告述人们,生活中蕴含着诗意。他们在言谈举止中所流露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素养是令人羡慕的。 对于古诗词我们首先得爱看,爱读,有爱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我想"诗词大会"吟咏古诗名作,彰显古诗词的美,营造出热爱古诗词的气氛,吸引众多的人去关注喜欢它,这有什么错呢?少些谩骂,多谢鼓励;少些嘘声,多些掌声;少说点话,多做点事;少些浮躁,多些实做,这对弘扬古诗词没有坏处! 蒙曼,康震,王立群都是很有才学的学者。这第二届,评委们也很接地气,生动风趣、深入浅出。这种大众化的气氛很有吸引力!盲流文化,用这样的言辞评价他人,相信他的修养也高不了哪去!诗歌本来就有许多风格门派,古人尚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千万不要妄自尊大!谦虚包容,是诗人的起码修养。 包括蒙曼老师的那首诗,都不是随意而作的。这和私下里写作不一样,不能由着性子来。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3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来文化上的结晶,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最近,我看了一期cctv的《中国诗词大会》。主要是以用诗词答题比拼的方式来享受这场诗词狂欢的,比赛没有像其它比赛那样严肃,点评嘉宾都十分着名,有王立群、康震、郦波、蒙曼,几位嘉宾的点评与讲解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20xx年的《中国成语大会》与《汉字听写大会》上的双料冠军——彭敏已经当了四场擂主,在最后关头却与冠军宝座擦肩而过,成为亚军,让人扼腕叹息;而上一季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北大博士生陈更这一季也是争夺到了三场擂主,也算不负众望,但也与冠军宝座失之交臂;16岁的少女武艺姝这匹黑马却一往直前,最后一期只领先陈更11分,却成功晋级,又在飞花令中打败了百人团第一名王子龙,最后在擂主争霸赛中险胜彭敏,真可谓是高歌猛进,“英雄出少年”啊!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后的我也深受影响,不仅又知道了许多的古诗词,更是了解了许多的诗人,还打算去把家中藏书《诗经》找出来读一读呢!毕竟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再加上评委们的细心讲解,想不被吸引都难啊!真希望这档节目全年都会播出,而不是只在过年时!
感谢诗词,让我遇见这么精彩的你!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4总决赛现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武亦姝一直以来给人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但是恰恰是她,“不膨胀、不夸张、不招摇的小姑娘,诠释了一种以柔克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则评价她说,“不怎么笑,深沉地看着你,过一会徐徐地吐出一句诗来。”
不少观众在赛后赞叹,言谈间,武亦姝展现了一种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真正的热爱。她写得一手好字,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奉陆游为自己的男神。课余时间,她也会拍摄汉服照,每年推出自己的汉服摄影集。
赛后,低调的武亦姝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据人民日报报道,喜欢清静的她甚至关掉了手机。
同样,对于《中国诗词大会》不少参赛选手来说,比赛本身输赢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古诗词亦然。那些几经历史遴选,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脱颖而出、传唱不衰的华美诗章,传承了真实的人类生活和文化,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还一如传统文化的“母乳”,不断滋润着我们的生命和心灵,又仿若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风,一点点唤醒潜藏在大众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让我们摆脱低级趣味和粗鄙恶俗,拥有文化自信。
有人说得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走红,正在于它扭转了人们对古典诗词曲高和寡的固有看法,满足了国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老百姓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让他们在远方发现更美的自己。虽然,我们再也写不出那么好的古诗了,但是至少还可以消费古诗。只要我们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就一定会找到那份诗和远方。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5今年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中央一套正在直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当时我本想换个频道,谁知妈妈命令我:不许换台,这个节目非常值得一看,不信,你看下去就知道了。我只好坐下来,耐着性子看着。不知不觉中,我被《中国诗词大会》牢牢地吸引住了,接连看了好几场。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参赛选手的满腹诗书,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悄悄地爱上了中国诗词!
中国诗词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震古烁今,令人赞叹。我被其中的环节“飞花令”“超级飞花令”震撼了,比如请两位选手分别说出带“白”字的诗句,两位选手你一句,我一句,竟然说出了很多带“白”字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白日依山尽”,“绿杨阴里白沙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说出带有“春风”两个字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吹又生”,“二月春风似剪刀”……多么让人眼花缭乱,我看得目瞪口呆。
参赛选手也让我敬佩不已。他们满腹诗书,口吐莲花,沉着冷静,诗词功底可不是一般的深厚。我印象最深的是宋红日小哥哥,他只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可他实力雄厚,在最后关键时刻想出了带“草”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最终自救成功,顺利进入了下一个比赛环节,太牛了,佩服,佩服!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以前能背出的诗歌少之又少,背过的也忘记了,对诗词没有感觉,觉得枯燥无味,只是应付考试。现在我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以后,我悄悄地爱上了中国诗词,渐渐地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背诵一些飞花令中的诗句,一有空就考考我妈妈,妈妈多次被我打败了。
真的希望我有朝一日也能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成为百人团的一员,成为擂主,最后成为冠军!